刍议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三化”法

——以《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为例

新修订的《档案法》实施以来,各级城建档案馆在提高城建档案服务水平方面跨前一步,主动作为,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积极有力的持续推进馆藏档案的开发和开放,努力适配人民对城建档案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特别是馆藏图纸在城市更新、加装电梯、建设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期待,加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有温度”;“建筑可阅读”,“城市能漫步”等城市生活的美好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对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的利用需求日益增长,要求不断提高,城建档案馆藏图纸的进一步开放和开发俨然已成燃眉之势,相关各方压力空前,一方面馆藏图纸的保密红线和不宜触碰的敏感信息客观存在,一方面短时间内设计出台相适应的新的机制新的规范岂是一日之功……如何迎难而上破解当下这两难命题,找到现阶段的平衡点,小步快跑,在开发开放的推进中不断规范,在不断的规范中推进开发开放,持续的加快加大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的开放开发和利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档案工作宗旨。笔者尝试在总结以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新《档案法》的学习和理解,刍议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三化”法,以期在现阶段摸索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兼具实操性的馆藏图纸利用方法,同时在这种对馆藏图纸利用的不懈尝试和探索中,能积累经验,积累足够多的样本和案例,为下阶段优化科学合理的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的开发开放机制,尤其在馆藏图纸的编撰与研究方面,做出努力。

下面以近阶段在虹桥路风貌道路编撰与研究项目中的《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现用图名为现存编目标引的内容,图纸图幅内无显示)为例,刍议采取“三化法”进行现阶段馆藏图纸利用尝试,希望这些粗浅的认知和理解,一来能突破现阶段城建档案编撰与研究中馆藏图纸利用的瓶颈,二来也为城建档案开放开发规范机制的建立积累样本和提供研究案例。

1 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

一、去敏化

何为去敏化,就是对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脱敏处理”,是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开放开放前的基础性工作。就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而言,去敏化包括消密和脱敏,消密是指首先排除涉密工程和涉密文件的公开利用,脱敏则是指按规定就文件级和内容级对馆藏图纸进行脱敏处理,简而言之就是鉴定和去除敏感图纸,暂不进行编撰与研究。去敏化是对馆藏图纸进行轻量化、可视化的第一步,是基础,是先决条件,一般以项目为单位严格把关为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上海市档案条例》、《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根据对城建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中图纸过往的认知和研究,其中尤以严格对照《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第七条中所列第(五)款涉及民国时期敌特机关……,第(十四)款涉及尚有法律效力的中外产权……,第(十六)款涉及公民隐私的……,第(十七)款涉及台、港、澳同胞的……,第(十九)款机关、单位及个人移交、捐赠……等条款,进行严格审查、确认和过滤,最终去除涉及上述敏感条款的馆藏图纸。以《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为例,因为无日期、无图名、无图号、无图框、无制式图标,也无图纸版权的关联信息,故可确认与上述内容无涉,具备进行下一步轻量化的前提。与此相对的是,虹桥路风貌道路编撰与研究项目中没有公开公开研究成果的档案图纸,除少数是因图纸模糊等质量原因外,多数为涉及上述敏感条款,其中有涉及到沪西重要构筑物的图纸,有包含详细地籍号和业主信息涉及权属的地图及图纸等。

二、轻量化

对具备轻量化条件的馆藏图纸进行靶向性的信息减负,即弱化、模糊和去除与研究利用目的不相关的信息,包括色彩、字迹、线条和图形,轻装上阵,简单说就是研究建筑的就给看建筑图,略去权利人的相关痕迹。研究道路网格布局就略去图中无关的建筑物描述。即根据研究需要,在确保安全保密的条件下开发和开放馆藏图纸专题的编撰与研究,这是现阶段需要我们主动推进、正面开展的一项必要性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的规定,再结合自身馆业开放利用的样本或案例积累,充分考量城建档案专业的地域性,保持开放利用细则的动态性和开放利用总体原则的稳定性,以现行《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沪城档(2017)16号为圭臬,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保守国家秘密与开放档案的关系,二是主动、持续推进且不能放慢对馆藏图纸的有效利用,积累更多馆藏图纸编撰与研究专题成果,使馆藏图纸具备可视化可能,从而寻求更加有效的城建档案文化传播力。以《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为例,虽然无日期,无图名、无图号、无制式图标,但图纸一经简单的“轻量化”处理,同文书院的用地选址和范围成为主要表达,建筑类型、幢数、平面布置和规模清晰可见,这对研究书院本身所具有的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于彼时书院对当朝清府细到每个细胞的研究,吾等又岂能让其继续沉睡于故纸堆中呢?且笔者通过对图纸本体所直观反映内容的审慎解读和研究,未有证据证明其涉及或可能涉及“对社会开放不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的战略防御能力的档案”等第五条第二款中的有关规定,编撰与研究前可以无需进行消密脱敏,然则可根据《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第六条“……。控制使用范围内的档案利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执行”,即可根据编撰与研究的需要进行轻量化。至此,《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作为虹桥路编撰与研究项目的研究对象具备了(原《档案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新《档案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具备了被授权公布的可能,在编撰与研究的利用上具备了可视化可能,则允许用以项目的编撰与研究以及后续之利用。

2 轻量化处理后的同文书院

三、可视化

所谓可视化,是指将馆藏图纸在依法去敏化和合理轻量化后进行的视觉化处理,是通过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馆藏图纸内容进行集合、拼接和关联的一种提升性的“优化处理”,是根据城建档案城市建设的专业特点,通过强化图纸上的空间要素和时间要素,运用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图纸实行空间上的直观化处理和时间要素上的实时化对比,凸显直观、实时,使图纸具备地理空间和历史时间的代入感,使图纸穿越历史、穿越空间,使编撰与研究者在图纸研究和视觉体验上感觉更友好,从而形成更加有利于利用和传播的城建档案编研成果。以《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为例,直观化主要以地形、地貌以及标志物或纪念性建筑物等等为参照,直观显现地理空间的代入感,譬如图中肇家浜的走向、凯旋路的轮廓线,虹桥路的路名和路径也从1901年大体未变,沿用至今,海格路(现华山路)、大西路(现延安西路)大致走向与今日基本叠合,除了纪念性建筑以实体标记和象征的方式标注往昔,城市“最有意义的经久性体现在街道和平面布局中。布局在不同层次上延续下来;虽然布局变得有所不同而且通常会产生变形,但本质上并没有被取代”[ [1] ]。在这些相对不变的空间视角下,我们就可研究已经消失的法华港、徐家角、和张虹桥,去拼接我们需要的证据链了。

3 可视化处理后的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

同样,可视化的实时性处理,则是将建筑物构筑物以时间轴为参照,根据需要将18xx年,19xx年、20xx年……的图纸进行图纸图形的叠加,演绎城市传统轮廓线,如图Map of Shanghai1918年)和Map of Shanghai1923年),一经简单的图形叠加,道路网骨架的历史进程便清晰可见,可视效果直观友好。

4 Map of Shanghai1918年)

5 Map of Shanghai1923年)

现阶段若没有去敏化、轻量化和可视化,我们的编撰与研究也就没有机会去面对这张泛黄的《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谁能想象出历史上的虹桥路除了别墅还曾经赛马嘶鸣、厂房林立和河巷遍布呢,谁又能断言如今上天入地的轨交三号、四号线曾经是史上几经再造,时有时无的“杭甬铁路”呢,面对这张泛黄的“无名图”,面对这张泛黄的《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我们唯一确认的是应该有更多的图纸可以去敏化、轻量化和可视化,可以去编撰与研究。

馆藏图纸的去敏化、轻量化和可视化按编撰与研究的活动可以发生在收集、分类、考证、编撰、研究和成果成就等等每一个环节,也可以发生在每次标引、专题编辑和数字化的程序上。就编撰与研究而言,馆藏图纸的去敏化、轻量化和可视化目前只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摸索和尝试。因为对同一张图纸,每个编撰研究者所获得的知觉形式和经验认识都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对于馆藏图纸所富含的包括空间和时间在内的各种要素,我们所持有的认知度和敏感度并非基于熟悉,而是基于我们各自与之相关的知识储备,甚至也就简单取决于看过100张和看过1000张图纸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撰与研究只有开端,没有终结,是一个无限接近、没有终点的过程。永远只能在编撰研究与馆藏图纸背后关涉的社会学层面、历史层面和文化层面进行内涵剖析,以期向史实不断进行调试、修正和无限接近,所以这一切只有过程,远没有终点。《上海华界沪西(南)华山路以西道路规划图》在虹桥路编撰与研究上的“三化”过程,实践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其在具体研究项目上的目的本身,城建档案编撰与研究本就无需任何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晦涩艰深的逻辑推演,唯需以务实质朴而又心怀敬畏的深切的热情,去深刻植根于对每张馆藏图纸理解阅读的积累而已。

馆藏图纸的去敏化、轻量化和可视化的初衷也许只是现阶段馆藏图纸编撰与研究的方法需要,但城建档案编撰与研究以存史资政为最高目标,效用如何还是要取决于对城市建设历史反映的锲合度上,其需要的研究能力和学养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它比我们已知的任何一个专门知识更为丰富、更为完整、更为系统,有时甚至会让人陷入档案虚无主义。随着编撰与研究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笔者发现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研究机制,与其说是一项建立在目的论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不如说是旨在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社会研究与管理的动态过程。如何在安全保密与编撰研究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模式,这是个长期命题。就“安全保密”而言,其核心问题是明确哪些城建档案需要保密,并且如何做到保密安全;就“活化利用”而言,其核心问题是解决如何对城建档案编撰与研究的持续推进,赋予其新的价值,并符合新的时代要求。总而言之,我们最终要管理的不应该是毫无生命力的城建档案,更应该是鲜活的,与如今这个时代共同呼吸的活档案。

20217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值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是对全国档案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把对档案工作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明确了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接下去就看我们新时代城建档案工作的“智慧编研” 应该“怎么看、怎么做了。



[ [1] ][]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城市建筑学[M].黄土钧、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9—72

  (文/徐立勋)

beplay滚球app下载
Baidu
map